“一进腊月门,便有过年来”
腊八已过,年味也越来越浓,
家家户户已经张灯结彩,
热热闹闹的准备过年了,
揭开锅盖,
食物里鲜浓的年味四溢开来,
聊城这座古城也在鲜香浓郁的年关苏醒了!
01/八批果子
炸出聊城清晨的金黄酥脆
炉里的火不停的摇曳着,锅里的油被烧的沸腾跳动,裹着面的八批果子在油锅里翻滚,这是春节来临的前奏,炸年货,是每个聊城人的春节记忆,一进腊月,家家户户就开始炸制年货,油锅里噼里啪啦的声音洋溢着喜庆和欢快,灶台边上热辣辣的油渍闪着兴高采烈的光,一切食物都焕发着新的活力,期待大年的到来!
“八批果子”因为形状像分为八条的馃子,两端相连,为椭圆形而得名,制作出一枚香酥入味的八批果子需要将面三揉三饧,再抻成长条,擀上面片,用刀切透,入锅炸,最终炸出来的八批果子颜色金黄,香酥可口,落地碎不可拾。
02/大馅儿水饺
包出北方大年的软香可口
饺子在聊城人心里的地位举足轻重,无论大节小节,饺子都必不可少,它似乎成为了聊城人餐桌上代表重大节日仪式感的存在,年关到了,饺子又开始出现在每家每户的餐桌上,一大早,掀开锅盖,满锅的雾气蒸热了绯红的脸庞,待雾气散去,饺子已经挺着饱满滚圆的肚子漂在汤上,盛一盘出锅,蘸一口醋或者就一颗腊八蒜,年味就这样进了口,下了肚。
聊城的大馅儿饺子是出了名的好吃,它的制作过程十分精细,采用6-8个月鲜嫩羊肉、上等洋葱、江楼香油,加以祖传滋补配方养料、精面细皮、手工制作而成,这才让出锅的水饺皮薄、肉味鲜、软香可口。
03/阳谷蒸碗
蒸出阖家团圆的喜气盈盈
团团圆圆才是年,春节是所有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的时刻,在这个欢乐的时刻,蒸上一大锅阳谷蒸碗,将节日的氛围点燃,在喜气洋洋的环境中,共享一顿温暖的大餐,将一年的奔波与疲惫驱逐。
在聊城地区的节日大宴中,蒸碗是必不可少的,将挂面糊炸制好的肉块、排骨、鸡块、鱼块或用油炸熟的肉丸子,盛在一只只黑釉小碗中,加葱、姜末及花椒面,上蒸锅蒸至极烂,骨肉脱离、取出后反扣在大碗里或者汤盘中,浇上用醋、酱油、骨头汤兑制的沸汤,淋上几滴香油,撒上香菜末,吃起来,软烂脱骨,味入肌里,咸酸扑鼻,齿颊留香,令人久久难忘。
04/空心琉璃丸子
镶出晶莹剔透的酥脆香甜
一张回家的票,一段疲惫的旅程,就在家乡的袅袅炊烟中画上了句号,回家看到餐桌上摆着的空心琉璃丸子,裹着的汤汁,灿烂金黄,色泽上闪着欢乐的光,那是节日的祝福。
空心琉璃丸子为阳谷县的特色名吃,通常民间的喜庆宴席当中都少不了,此菜宛如一颗颗镶金裹玉的珍珠,玲珑剔透,形圆如珠,颜色金黄,酥脆香甜,百食不厌。
05/烧饼就羊汤
熬出热火朝天的香浓年味
过年前后,煮上一锅羊肉汤,在汤内加上白菜,菠菜,粉条,香葱,香菜,白绿相间,香浓可口,如果爱吃辣,还可以加上辣椒,熬出来的汤上漂着一层暖暖的红油,喝下去更加温暖舒适。
聊城市的武大郎烧饼一直为人所赞叹,烧饼金黄酥香,造型美观,诱人食欲,香脆可口,便于携带,是馈赠亲友之佳品;羊肉性温,寒冬宜食,每年冬天,羊肉汤必定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,一碗羊肉汤下肚,立刻从胃暖到全身。
06/腊八蒜
腌制出碧绿翡翠的清新酸爽
做腊八蒜有一个小故事,据民间说法,腊八蒜的“蒜”字,和“算”字同音,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,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,可以计算出盈亏,所有的外债都要算清楚,“腊八算”就是这么来的。
腌制腊八蒜时,首选紫皮大蒜,因紫皮蒜瓣小泡得透,蒜瓣瓷实,泡出来的蒜口感更加爽脆。大蒜剥皮,两头切除1厘米的薄片,这样可以使大蒜尽快入味。然后加料密封,等它变酸变脆就可以了。
07/蒸花糕
捏出传统手法的蓬松软糯
快要过年了,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、蒸花糕,喜迎新的一年。而聊城的花糕格外具有代表性,是鲁西地区的面食的门面担当,形状与花样十分精彩,在整个春节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蒸花糕是聊城人过年必备的食物,其形状花式多样,如花朵一般。并且会在“花蕊”部分放上一个大红枣或者其它可食用的装饰品,因此而得名,它的做法也很讲究,腊月二十七是打花糕的吉日,花糕的寓意很深刻,有步步登高,一年更比一年好之意。
08/传统糕点
唤醒童年记忆的酥香时光
记忆里总有那么一种味道让我们留恋,可能在某个悠闲的午后,就会猛地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某样食物,它的味道好像只属于回忆,它像是一个永远只住在过去的老物件一样,在回忆里闪闪发光,但是当我们去捕捉它时,那种儿时的感觉却怎么也握不住了,而传统老糕点就是这种神奇而又温暖的食物,当大街小巷开始在摊位上摆满这些传统糕点的时候,春节也就不远了。
聊城地区传统糕点种类多样,有蜜三刀,起源于北宋时期,也称“蜜食”,非常受百姓欢迎;南瓜派,香软甜糯,口感湿滑,味道清香;江米条将油炸晒干后的江米棍晒干后,外面裹上一层白砂糖,酥脆香甜,是小时的味道没错了!
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,总是一边收获,一边失去,小时候羡慕自由自在的大人,长大了怀念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,日子一天天过,年味却开始变得一年淡似一年,或许只有那一缕等你回家的炊烟,正烧制着你走到哪里都忘不掉的年味。